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人體陽氣最易發(fā)泄。這三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繁茂秀麗,陽氣浮長,氣候炎熱,酷暑外蒸,長夏兼濕。夏季炎熱的氣候使人體新陳代謝格外旺盛,人體陽氣外發(fā),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并且活躍于機體表面。
那么,如何做到心靜自然涼?如何利用太極拳到達“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的效果?
下面,將從夏季給人類帶來的困惑乃至生病的特性與太極拳的特點對比闡述,望習練太極拳者,從中受益。
夏季習練太極的好處
夏季炎熱的克星是清涼。太極拳中都強調“一伏丁三冬”,“要當英雄漢,需出幾缸汗”來做為長功進成的秘笈。意思是在夏季練功就要苦練多出汗定可事半功倍,也正符合“黃帝內經”中所講的“夏長”理論,通過練拳來適應氣候,外泄發(fā)汗,使皮膚毛孔張開,汗液排出,調節(jié)體溫,進入心靜自然涼之意境,以適應暑熱的氣候。
但是,這種大強度的練習方式一定要注意多飲水,還要適當地喝淡鹽水、糖水來加以補充,以防脫水給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夏季屬火,又因火氣通于心、火性為陽,所以,夏季的炎熱干擾心神,使心情不寧,熱上加熱,引起心煩,甚至情緒激昂,脾氣火爆。而心煩就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就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也是夏季心腦血管、高血壓、肺心病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的主要原因。太極拳理中尤為強調氣沉丹田,胸虛腹實,將心火下降與腎水相交,達到水火相濟,將隨呼氣促使氣血暢通于四肢百骸,再在合、曲、蓄等動作的引導下吸氣,帶動氣血回流心臟,往返復始,一通百通,自然對心腦血管起到防治作用。長期氣沉丹田鍛煉就會降低興奮點,控制胸中火氣上沖頭冠,使火氣下行小腹乃至腳底涌泉穴,必然能達到平靜心態(tài),降低血壓的效果。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胸悶、頭暈、失眠、食欲不振等。之所以有這些表現,是因為夏季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損脾胃所造成的。
太極拳多采取細、微、勻、長的逆腹式呼吸,既能擴大肺活量又在運動中自然而然由外及內將帶動五臟六腑隨之蠕動,起到良好的自我按摩作用,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了免疫力。也有的習練者小腹會出現咕嚕咕嚕的響聲來,功夫到一定程度時,腹部會有一股熱流,也就是過去道家所謂的“煉丹”。其實是橫膈肌隨呼吸上下摩擦通過神經系統傳至大腦的一種感覺。實踐證明,這種功法對調節(jié)脾胃及臟腑有著特殊的效果。太極拳動靜相兼,剛柔相濟,開合適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使正氣存于內而風邪不可侵,與自然的陰陽消長相吻合,非常適宜夏季養(yǎng)心鍛煉。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炎炎夏日習練太極拳雖然有諸多好處,但如果方法不當,則會為酷暑而傷。所以夏季練武需注意以下幾點:
夏練三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夏練三伏"并不是要求人們在炎炎烈日之下練功,夏季練習可以選擇比較陰涼而又通風的地方。在悶熱的地方練拳,身體消耗甚大,容易中暑,訓練時間早晚為宜;當練得滿身大汗時,應注意不要到通風口或電風扇前吹涼,否則不僅易感冒,肩、腰、膝也容易因吹風而受寒;人體生理上某些器官總是有一些惰性,各關節(jié)、韌帶、肌肉也需要預先拉開,以適應大幅度而又轉折多變的動作,這樣才能防止受傷;遇上大暑炎熱天,體力消耗比較大,可適當減小運動量和強度,訓練目的以鞏固技術、提高技能為主,訓練內容以技術的全面訓練為主,兼顧重點動作和短缺環(huán)節(jié)的突破性訓練。應注意根據氣溫,靈活調整運動量,在氣溫過高的時候訓練,運動量應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訓練應減少,柔韌性訓練可增多。夏天練太極拳過程中一般不建議喝水,如出汗過多,可少量補充。如僅是渴感,可口含少許水潤潤喉嚨就能緩解。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喝水,避免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稍稍休息后,再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盡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練習太極拳后,不要圖一時痛快,馬上去沖洗涼水,最好用溫熱水擦洗。有堅持冷水浴習慣的人,可休息一會兒,待汗退和體熱稍降時,再進行冷水浴,不要滿身大汗就跳入冷水游泳洗澡。從衣著上來說。以太極服和寬松的衣服為宜。應穿太極鞋或運動鞋練習。練后及時換便鞋,不要赤腳練習,否則容易扭傷踝關節(jié)或被地面堅硬物擦傷。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管天氣多冷或多熱,都應堅持體育鍛煉,這樣才能使身體更好地獲得“順四時、適寒暑”的能力。其實,在炎熱的夏季,不愛體育鍛煉的人,越是怕熱越覺得熱,越不活動,肌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差。在熱環(huán)境下鍛煉,能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體腺開放加速,散熱能力得以提高,使肌體有更強的調節(jié)體溫能力,所以我們提倡“夏練三伏”,靜心、養(yǎng)心、更舒心。